快彩网

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 无障碍
  • 网站支持IPv6
  • |
  • 繁体版|
  • 简体版|
当前位置:快彩网 > 广西与东盟 > 东博会动态

互学互鉴 同向发力——第十三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侧记

2019-07-05 07:26  来源:广西日报
【字体: 打印

编者按:

减贫,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是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共同任务,也是中国-东盟务实合作的关键领域。6月26日至28日,第十三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在南宁举办,与会各方聚焦“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中国-东盟减贫合作”,交流了各自的减贫实践经验,探讨了深化减贫的战略思路和途径方法,生动体现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广西实践,引发了东盟各国的关注,为推动双方减贫合作提供了新思路,开拓了新空间。

东盟各国:从国情出发,获取减贫“真经”

面对经济增长中的不公平挑战,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公共服务等难题,人口老龄化、灾害风险和环境问题等减贫进程中的“绊脚石”,东盟各国从国情实际出发,在减贫与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宝贵经验。

印度尼西亚以立法的形式提出乡村发展范式由集中式发展向参与式发展转变,通过对社区组织赋权,提供专项减贫资金,将乡村打造成社区治理单元,形成较完善的乡村发展制度。与会专家表示,这对于东盟各国和中国实现乡村发展、乡村振兴具有参考意义。

贫困发生率从1970年的50%下降到了2016年的0.4%,马来西亚的减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教育是解决代际循环贫困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非常重视教育,国家财政预算的25%都用于教育,用来建设学校,为学生提供奖学金。”马来西亚乡村发展部人民福祉司首席助理秘书马兹万·本·阿卜杜勒·马南说,马来西亚通过实施免费的教育、医疗体系,为极端贫困的人口建造房屋,提供免费“创业包”,为年轻人提供就业培训、工作等措施实现减贫。

泰国在社区发展、社会福利、产业发展等方面探索了许多有益做法。如授权社区提升自力更生能力,在全国建立了838个示范村;构建有效的社会安全网,包括对低收入群体实施公共社会福利计划,为无房群众提供住房;通过发展农业、产品加工和社区旅游,增加农村人口收入等。

此外,老挝在经济增长中重点关注乡村发展和减贫,专门出台了政策确保社区福祉和发展。柬埔寨通过人力资源开发、经济多样化、私营部门和市场发展、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加快治理改革等手段,来达到减贫、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等目标。新加坡通过短期、中期、长期的家庭护理和医疗基金构筑起减贫的社会安全网。缅甸专门搭建旨在提升社区应对灾害和减贫能力的国家框架,并在上万个村庄实施了不同类型的社区发展项目。以环保促减贫成为菲律宾减贫发展的新思路。

愿景及行动:扩展论坛平台作用,互学互鉴

“13年来,我们相向而行、同向发力,多方扩展论坛平台作用,共享交流合作成果。”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陈志刚认为,通过论坛互学互鉴,加速了各国减贫进程,增加了贫困民众的收益,我们应继续坚定前行。

东盟秘书处副秘书长康富提到,对话可以产生实实在在的成果。通过对话,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找到了共同点,并将对话转化为发展项目,如中国与老挝、中国与柬埔寨共同实施了减贫项目。

在致力于消除自身贫困的同时,积极开展减贫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的广西,先后组织实施中国-老挝合作社区、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等减贫示范项目,派出多名专家常驻老挝开展工作,安排700万元财政配套资金支持项目建设。

老挝农业与林业部农村发展与合作社司副司长坎弯·坎普乔表示,老挝从中国获得了项目实施和管理的经验,双方合作的减贫模式将在老挝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这促进了老挝与中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

中国援助柬埔寨减贫项目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改善、产业发展和能力建设等方面为柬埔寨提供了支持,阶段性的减贫安排和多维度的减贫举措,为柬埔寨取得减贫好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张广平建议,中国与东盟各国还可以借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农发基金在农民技能培训和知识合作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借鉴陕西的“互联网+健康扶贫”模式、阿里巴巴的“互联网+脱贫”模式、中国扶贫基金会打造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等,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进一步扩大减贫成效。

“中国与东盟各国建立了就扶贫进行政策对话和经验分享的机制化平台,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务实合作。”中国驻东盟使团公使衔参赞蒋勤指出,双方合作内容已从传统的农业水利、修桥筑路、人员培训、医疗服务拓展到经贸旅游、绿色能源、文化扶贫、贫困监测评估、环境治理等领域,不仅为中国-东盟务实合作注入新活力,也推动了地区发展合作进程。

广西实践: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生动体现

6月27日,位于南宁市青秀区刘圩镇谭村的田野牧歌肉牛产业示范区迎来了参加论坛的东盟各国嘉宾。实地考察让嘉宾们了解到,该示范区以园区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带动农户和贫困户通过委托经营、集体经济入股、土地入股、劳务输出等方式参与肉牛产业种养各个环节。

其中,通过“公司+产业+金融+贫困户”模式,示范区累计接收谭村169户贫困户参与委托经营分红,每户每年分红4000元。2018年,农户和贫困户增收1700多万元,达到企业增效、农户和贫困户增收的多赢局面,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全面可持续发展。

“在泰国也有类似的肉牛饲养方式,但是规模没有这么大,不能形成产业合作带动减贫。我们要把广西的经验带回去,结合泰国的实际推广应用。”泰国内政部规划与政策分析员帕塔塔波拉·伊萨兰库拉·阿图亚说。

“广西的扶贫工作在全国是走在前面的,我们可以多向广西学习借鉴。”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副司长吴敏在论坛上发言时,对广西的扶贫工作给予肯定。

“广西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要省区之一。自治区党委、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区之力推进减贫工作。”广西扶贫办副主任朱有奎介绍,近年来,广西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坚持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多元化扶贫模式。各地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实施精准施策,通过推行“扶持生产发展一批、转移就业扶持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教育扶智帮助一批、医疗救助解困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边贸政策扶助一批,扶持生产发展一批”等“八个一批”举措,做到既扶贫又扶志,提高贫困户的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统计数据显示,2016-2018年,广西累计减贫325万人,实现25个贫困县摘帽,3451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10.5%下降到2018年底的3.7%,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

据了解,广西今年的减贫目标是,力争完成105万贫困人口脱贫,1150个贫困村出列,21个县区脱贫,2020年全面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国一道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张广平在论坛上指出:“广西的扶贫实践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生动体现。”(李湘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

广西要闻

图片新闻

政府常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