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彩网

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 无障碍
  • 网站支持IPv6
  • |
  • 繁体版|
  • 简体版|
当前位置:快彩网 > 广西与东盟

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帮老挝发展现代农业

2019-09-17 14:51  来源:广西日报
【字体: 打印

老挝万象塞塔尼县金花村的农民在自己搭建的简易大棚里种菜。

编者按

2013年9月,中国领导人和老挝领导人在会见时表示,双方要拓展绿色农业等新兴领域合作。为落实两国领导人会谈的共识和有关建议,中国农业部与老挝农林部同意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老挝占巴塞省农林厅在巴松市合作共建的“中-老合作农业试验基地”为基础,由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老挝国家农林研究院分别代表两国在老挝万象共建“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在原“中-老合作农业试验基地”设立试验站“巴松分站”,并在广西农业厅的支持下,在此基础上建设“中国(广西)-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老挝万象塞塔尼县潘通村的中国(广西)-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总部核心基地,及当地的种植示范点深入采访,看看试验站的建设给老挝人民带来了什么。

“试验站推广中国农业科技新成果”

近日,记者走进中国(广西)-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总部核心基地的火龙果种植区,只见一排排火龙果树犹如士兵般整齐地排列着,碧绿的枝条里长着大小不一的、红的、绿的果实,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煞是好看。

“这是红心火龙果,是试验站2015年引进的新品种。”试验站技术人员吕峰介绍,红心火龙果甜度高,深受市民喜爱。每到火龙果成熟季节,附近的商贩就蜂拥而至,到试验站购买果实再转手批发或零售。“试验站门前的小路上,水果摊排成上百米的长龙,一个小贩每天可以卖出100公斤果!”吕峰说。

试验站引进的红心火龙果容易种植、害虫少、出果多,零售价较高,经推广后,不但当地的农民来购买种苗,还带动了3家中国企业到老挝投资连片种植火龙果。

在吕峰的带领下,记者又来到大棚种植区。钻进大棚,闷热无比,但一个个长势喜人的哈密瓜让记者眼前一亮。“我们引进的哈密瓜种植采用无土有机栽培模式和水肥一体化管理,在老挝历史上创造了‘四个第一’。”吕峰说,即第一次使用广西品种在老挝生产出哈密瓜;第一个使用广西简易大棚避雨栽培技术;第一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种植大棚;第一个运用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生产出供应老挝的产品,得到老挝高层官员的高度赞赏,并请广西帮助推广到老挝更多的省份去。

“试验站在老挝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推广了很多中国农业科技新成果。”中老项目联络人、老挝籍百名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之一潘达龙告诉记者,至今试验站共引进试种广西及中国农作物品种165个,并从中试验筛选出适合老挝种植推广的农作物优良品种48个,带动了老挝现代农业的发展。

“种植大棚蔬菜让我家过上好日子”

在万象塞塔尼县金花村,尽管烈日当空,仍见三三两两的村民在简易大棚里忙碌着。“这些地以前都是丢荒的,村民见种植大棚蔬菜赚钱,就自发地开垦荒地,搭建简易大棚种植蔬菜。”吕峰介绍。

老挝因雨季长、虫害多,传统的蔬菜种植收成并不好,导致蔬菜价格较高,而利用大棚技术来种植蔬菜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2016年,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和广西外资扶贫项目管理中心委托试验站合作开展中老合作社区减贫示范项目建设,试验站选择金花村作为大棚蔬菜种植推广基地,在这里建起5个大棚无偿给村民使用,没想到却无人认领。最后,村支书坎马带头,发动村干部每人认领一个大棚,按照试验站技术人员教的方法来种植蔬菜。蔬菜有收成后,大家惊奇地发现,同样的种植面积,传统蔬菜种植每月卖菜收入折合人民币约450元,而在大棚里种植蔬菜每月收入可达1000元人民币!这下村民们坐不住了,争相申请认领大棚,试验站再次建起的8个大棚被村里的贫困户一抢而空。

村民威尔康告诉记者,她以前在家种植水稻,丈夫外出打工,全家年收入折合人民币5000多元。后来她认领了一个大棚,在试验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会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一个季度光种菜收入就有一万多元人民币。现在丈夫回来和她一起种植蔬菜,家里建起了新房子。“种植大棚蔬菜让我家过上好日子。”威尔康由衷地说。

在金花村,不少村民像威尔康一样靠种植蔬菜脱贫致富,金花村也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变成万象小有名气的蔬菜种植基地。下午4时,记者看到一辆辆小货车陆续开进金花村。“每天下午都有小货车来我们村收购蔬菜运到万象各大超市。”村长苏黎馆自豪地说。

今年,金花村被列为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老挝部分)示范点,广西外资扶贫项目管理中心委托试验站再新建10个大棚无偿给村里的贫困户使用,帮助更多人脱贫致富。

试种成功的农作物优良品种需要建立示范基地,让当地农民看到实际收益,才能更好地进行推广。据统计,目前试验站已在老挝万象、占巴塞、沙耶武里等多个省市示范推广水稻、玉米、瓜菜和果树等农作物,总面积2833公顷,均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其中杂交玉米单产比当地品种增产18.33%。

“在这里我学到了新技术”

万象塞塔尼县金花村村民维欧以前缺乏农业种植技术,种植的水稻产量低,只能维持生计。后来,他到试验站开办的培训班里学习,用试验站推荐的种子及学到的技术种植有机水稻和蔬菜,种植的水稻亩产量比以前提高了50多公斤,种植的蔬菜产量和收益也比以前大大提高,生活越过越好。

“今年我们举办了两期技术培训班,每期培训50人左右,参加人员主要是老挝农业科研单位技术员、老挝农业高校师生和农民种植户等。”试验站技术人员陈玖忠介绍。不少培训班学员表示,参加培训让他们见识了新作物品种,学到了以前没学过的种植技术。“每次收到举办培训的通知,参加过的学员都说要第一时间来报名参加。”陈玖忠说。

为了提高老挝人民的现代农业技术水平,试验站积极在核心基地、示范基地开展农作物优良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培训,至今共举办培训班25期,培训当地技术人员1113人次,另安排7期131人次到中国培训,同时接纳老挝高校230名毕业生到试验站实习并提供培训指导,推荐11名老挝农业技术员到广西大学公费留学。

潘达龙就是由试验站推荐到中国公费留学的一员。他在广西大学就读作物栽培与耕作专业并取得硕士学位。“我很感谢中国政府让我有机会到中国留学,提升我的专业知识水平,让我毕业回到老挝后更好地投身科研事业,为老挝农业发展出一份力。”潘达龙说。

“中国(广西)-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目前已成为两国间农业合作的典范。”老挝领导人高度评价试验站。(简文湘 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

广西要闻

图片新闻

政府常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