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彩网

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 无障碍
  • 网站支持IPv6
  • |
  • 繁体版|
  • 简体版|
当前位置:快彩网 > 广西与东盟

专家发言摘登:全力推进新时代广西与东盟创新合作发展

2018-10-09 06:52  来源:广西日报
【字体: 打印

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5周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中国与东盟在经贸、产能、人文交流等各领域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成为颇具活力、极富内涵的伙伴关系。2018年是“中国-东盟创新年”,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题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创新合作成为新时代中国与东盟关系提质升级的关键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讲话精神,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三大定位”历史使命,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亚经济与政治研究院组织专家学者座谈,探讨新时代广西与东盟创新合作发展的问题。现摘登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诸君。

拓展中国-东盟合作新思路

李冬青(广西东南亚经济与政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创办15周年,东盟进入第二个50周年开局之年,中国和东盟都进入了开放与发展的新时代。作为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窗口,广西进入了“南向、北联、东融、西合”的全方位开放新阶段。创新是改革开放的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改革创新的任务越重,越需要凝聚智慧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广西应当集中各方智慧,汇聚各方力量,在更大力度、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全面实施创新开放合作,推动“三大定位”历史使命的实现。广西智库应当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于创新、前瞻、引领,研究关注新科技、新经济、新业态下广西改革发展的契机,为广西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贡献智慧和力量。

智库的创新不仅要在人才、制度、产品上突出特色与优势,更要在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机制上积极作为,打造广西智库与东盟智库之间合作发展的平台,建立共商、共建、共享、共担、共赢机制,在规划对接、政策协调、机制设计等方面做好政府的参谋,在理念传播、政策解读、民意通达等方面做好桥梁和纽带,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廖善康(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一带一路”建设以来,广西与东盟各国以社科文化为载体的人文交往、经贸合作等更加密切,作用日益凸显。但同时也存在着合作发展升级困难、体制机制制约、整体推进不易突破等问题。为此,需要推进中国-东盟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合作。

一是立足广西区位优势,用好用足国家赋予广西的特殊政策,特别是南宁和北部湾经济区的优惠政策。包括广西的沿海、沿边、沿江和东盟便捷大通道优势,同时进一步发挥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等政策富集区的特殊作用,为广西扩大与东盟社科文化、经贸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充分发挥东博会主渠道作用,以社科文化搭台,构建合作平台,讲好中国故事,讲活广西精神,促进经贸发展。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论坛、中越青年大联欢、广西艺术作品走东盟等活动,不断拓展双方合作广度和深度,平等交流各国人文风物,共享先进文化,共同领会广西和东盟各国社科文明成果,为“民心相同”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进一步明确推进广西与东盟社科合作及研究部门通力合作促发展。促进社会科学发展与繁荣,包括加强与东盟社科文化合作与交流责无旁贷,广西-东盟研究机构更应成为广西与东盟社科合作发展研究的“领头羊”,在该领域研究率先做出创新和探索。

完善产能“走出去”新体系

杨鹏(广西社科院研究员):工业是广西与东盟国家合作的主导力量,推进广西工业优势产业、优势产能、优势产品“走出去”,有利于发挥广西工业比较优势,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产业合作,促进双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优化与东盟国家工业合作的区域布局。融入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将柳州培育成为工业优势产业、优势产能、优势产品“走出去”的先行先导城市,将南宁、桂林、玉林、梧州等城市培育成为重要支点城市。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探索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示范区。

二是创新与东盟的优势产能合作方式。引导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等具有优势的产业和骨干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和出口,推动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动力机械、钢铁、有色金属、制糖、建材、碳酸钙等产业优势产能加快“走出去”步伐。

三是推动优势产品拓展东盟市场。完善工业企业品牌产品“走出去”支撑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海外营销服务网络,巩固和提升柳工集团、玉柴集团等企业的主导产品国外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国际通用的先进质量管理标准。

林涛(广西乡村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近些年,广西农业企业“走出去”,尤其是走进东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广西农业企业“走出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经贸合作区双边推进不同步,农业加工贸易明显不足,农产品贸易规模总体偏小,农业技术交流合作不够深入等。为此建议:

第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方式,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质量。对于竞争型产业,要通过科技创新手段,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实现优中更优、强中更强;对于互补型产业,要遵循特色产业自身发展规律,从产业结构、产品质量、消费需求入手,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

第二,推行全产业链合作。实行全产业链合作是欧美发达国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通行做法。针对目前广西与东盟农业合作仍属于产业链低端合作的现状,要按照“全产业链”的视角合理制定竞争策略,充分挖掘农产品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潜力和优势,提升农业合作的层次与水平。

第三,加强条件平台建设。主要是加强交通、物流、园区、基地、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港口、码头、口岸、园区、基地,整体提升广西与东盟农业合作的硬件水平。

申韬(广西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不断提及积极推动产能合作问题。新时代下,与东盟产能合作也将迈入提质升级的新阶段。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与东盟产能合作对切实推动双方发展、为“一带一路”合作提供典范以及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制意义深远。当前应抓好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合作软环境建设,提高合作企业硬实力。充分尊重当地文化,妥善处理不同文化的兼容问题;咨询当地专业机构,培养相关领域专业人才,提升为当地社区发展贡献度,注重企业品牌和形象管理。二是推进金融合作创新,适应产能合作需求。首先,优化金融资源,根据现实需求设计金融支持组合方案,兼顾各类参与产能合作企业诉求。其次,健全企业开展产能合作的金融和信用保险支持体系,加速金融机构海外布局,加强与国内外金融机构的联系合作。再次,给予结售汇政策支持,有效规避外汇风险。最后,注意产能合作形式多样化下融资方式多样化需求,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高效、稳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是强化政府的协调引领,实现区域内互利共赢。政府层面尽快完善海外系统风险评估,确保信息及时更新,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并形成一整套风险防范体制机制和应急预案,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为企业提供保障性措施并重,积极发挥协调和带动作用。

张建中(广西财经学院教授):推进与东盟的产能合作,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对中国-东盟制造业产业集群跨境网络结构来深入进行。

在中国与东盟制造业集群跨境网络垂直联结阶段,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和东盟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达成共识,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到垂直联系网络中,并做好跨国基础设施建设,制定跨国产业集群的规章制度标准,大力培养中国与东盟制造业集群的信任环境和良好的合作氛围,为集群跨境网络未来的发展壮大打下基础。在中国与东盟制造业集群跨境网络水平联结阶段,要求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政府部门完善跨国集群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出企业进入集群跨境网络的准进及准出机制,对于有潜力的中小装备制造类企业也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它们到集群跨境网络中来,并完善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在集群跨境网络中的作用。

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新发展

官锡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广西跨境东盟自驾游稳步增长,但总体数量少、规模小,未能实现常态化开行,双方自驾车旅游文化差距较大。因此,当务之急是深化中越跨境自驾游合作制度创新。

第一,完善市场准入制。积极推动中越两国交通部门签署补充协定。在补充协定中,一是要明确跨境自驾游的运行范围和线路;二是要明确申报操作流程。只需提交简单的车辆信息,不需事前办理通关许可审批,也不需交纳担保金;三是要明确车辆通行证件和交通规则。商定中越两国驾照互认、行车许可证样式等。

第二,简化申报手续。在中越两国交通部门商签补充协定前,建议学习借鉴吉林、云南等边境省先行先试的经验,尽快出台广西《跨境自驾车旅游管理暂行办法》,整合优化现有报批程序,研究制定简便、有效、可操作的申报流程和实施细则。

第三,推广担保制度。目前广西有关部门已借鉴云南模式,由旅行社提供担保,对游客交纳担保金不再做强制规定,这一模式已在凭祥市实施。

第四,实行便捷通关。积极落实通关便利化改革措施,加强查验部门“三互”合作,整合优化作业流程,尽量减少现场查验工作量,通过优质高效服务,增强跨境自驾游的吸引力。

谌永平(防城港市社科联秘书长):2018年4月,国务院同意设立内蒙古满洲里、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这是中国首批设立的边境旅游试验区。防城港要在边境旅游对全国旅游业的改革创新发挥先行示范作用,把发展边境旅游与发展边关文化结合起来。

一是推动试验区加大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边境文化旅游产业。利用边境特色旅游资源,打造边境新型旅游产品,鼓励发展特色餐饮、文化演艺、旅游商品研发、土特产加工销售等产业,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和产业附加值。在旅游产品开发中要突出口岸的文化特色,让游客不出国门就可以领略国外风情,购买国外商品。

二是突出边关文化、民族文化。深度挖掘防城港市的历史文化,从边关爱国文化着手,把历史上有名的伏波将军马援靖边、刘永福抗法等爱国的名人事迹编成故事,建成纪念馆、纪念遗迹,做成雕塑,使之成为旅游景点的重要内容,宣传边关爱国文化、国防文化。

三是统筹规划,探索旅游便利通关新举措、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探索产业发展引导新机制、探索边境旅游转型升级新动能、探索扩大边境旅游合作新模式等方面,重点改革创新人员、自驾车、团体旅游便利化等制度,形成推动边境旅游蓬勃发展的制度保障。

岑丽阳(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历史上,广西北部湾地区都是“海上丝绸之路”和经贸人文交流的重要枢纽和中转站。当前中国正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一条传承历史、深化友谊、文化融合之路。

新时期创新广西与东盟旅游创新合作与发展,应抓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机遇,拉紧海洋旅游合作利益纽带,建立岛屿地区国际海洋旅游项目合作机制,打造守望相助、同舟同济的岛屿命运共同体。要倡导成员地区之间建立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海洋生态旅游网络。以邮轮旅游为载体,以各岛屿地区为支点,铺成点、连成线、结成网,鼓励本地区旅游企业参与论坛发展,培育海洋生态旅游合作新的增长点。同时,要加强以海洋旅游为重点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打造北部湾丝路旅游圈,打造跨国边境游、泛北部湾海上游等“海上丝绸之路”精品旅游线路。北海市的旅游资源丰富,海洋旅游资源综合优势更为突出。在加强海洋旅游合作基础上,进一步与东盟国家开展文化、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双边和多边合作。

打造数字广西建设新高地

罗传钰(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副院长):今年8月底,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数字广西建设大会,实施大数据战略,建设数字广西,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数字新高地、数字丝路的重要门户。中国-东盟信息港是广西助推中国与东盟创新合作、实施大数据战略、建设数字广西的重要平台和渠道。

应把握几个重要方面:一是注重对接,推动东盟国家参与信息港共建。要在深入调研东盟各国的基础上,了解其信息化战略和信息化发展水平,明确其真实需求,进而建立中国与东盟各国信息化沟通及合作机制,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合作。二是立足广西,强化统筹和协调机制。根据广西“南向、北联、东融、西合”新战略制定规划,区内层面既要加快建设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发挥南宁的核心作用,又要发挥区内各城市的优势和价值,每个城市重点发展优势产业以形成集聚效应。三是务实规划,激发企业参与投资热情。一方面,自治区应以产业化、市场化为宣传重点,面向国外企业开展多层次、多范围的宣传工作;另一方面,要针对信息港的建设重点,支持符合信息港和广西信息产业发展范围、重点和方向的项目的发展,并探索融资渠道多样化。

周英虎(广西财经学院教授):近年来,广西在对接东盟国家中存在的问题是文化、生态、科技和教育等方面发展不快。实施大数据战略,建设数字广西,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通过大数据比较,不仅向经济发达的广东等地区学习,还要向与广西经济处于同一水平的省区学习,比如云南、贵州等。

以贵州为例,文化方面,贵州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对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与发扬上。生态方面,贵州的创新主要表现是因地制宜、退耕还林,主要做法是停止毁林造地,尤其是对石漠化山地杜绝毁林造地的问题。科技方面,贵州的创新主要表现是大数据建设。这三方面的条件广西并不差,应把这三个方面作为数字广西建设的重要内涵。

韦海鸣(广西师范学院教授):从加强与东盟的教育合作来看,推进数字广西建设,有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教育“走出去”的力度。广西是全国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份,广西在吸引东盟留学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下一步,广西应继续积极通过到东盟国家设立分校,开办孔子学院,设立培训机构,开展学历教育,鼓励学生赴东盟国家留学、实习和工作等方式加大教育“走出去”力度。二是多样化教育合作层次,丰富教育合作内容,扩大教育合作规模。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既要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方面,还要积极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长短期培训。三是探索并完善各种教育合作机制。在现有的、较为成熟的合作办学模式下,鼓励管理人员、师生交流互访,以“3+1”“2+2”方式培养学生,设立培训机构等机制开展教育合作。

罗德斌(广西东南亚经济与政治研究院副研究员):扩大开放是实现发展的关键,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开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这方面,我区取得了重要成果。全力推进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且成效卓著,协作网络成员数达2000多家,已承办多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中国与东盟合作正处于“钻石十年”,“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与东盟的科技合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向未来,广西应利用实施数字广西建设的机遇,推进与东盟国家的科技合作,如推进广西与越南科技合作走廊机制建设、促进中越两国的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开展科技合作交流,从而促进先进技术双向转移应作为战略重点。又如,广西毗邻香港澳门,全面深化桂港澳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港澳的资金与科技资源,也有助于共同科技创新研发基地和服务平台的建设。

形成沿边开放开发新格局

高歌(广西民族大学教授):“一带一路”让我国边境地区从末梢成为前沿,成为与周边国家对接的中心。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指示精神,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新战略定位为“一带一路”中国发展综合效应先行区。其八大功能是:六大经济走廊结合区、周边自贸区对接区、“五通”先手试验区、早期收获项目先行区、多重国际区域合作的交汇运作区、中国边城发展合作示范区(五大发展理念辐射区)、“五路”先行体验区和周边命运共同体融合区。

沿边要成为“一带一路”综合效应先行区。除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开展跨境合作外,要实施“条块”结合战略。“条”战略是跨国、跨行业的合作战略。“块”合作战略是分别与东盟各国的合作,这也是增加战略支点力度的策略。除了自身要加强与东盟各国合作外,还要成为面向西南中南开放的战略支点。

可以考虑共建西部经济走廊和西部自贸港。共建的西部经济走廊和西部自贸港,不仅有利于广西沿边开放,也有利于加大西部开发开放与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对建设“一带一路”经济走廊有利。

周明钧(广西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广西边境地区与越南北部4省自然环境相似,发展产业条件相近,开展跨境产能合作开发有资源、有基础、有需求、有潜力,可能性和现实性很大。当前,沿边开放开发要有新举措:

一是加强建立双方沟通磋商机制,共同探讨跨境产能合作开发的新项目和新模式。将中越边境地区跨境产能合作开发的主题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和中国-越南“两廊一圈”之中,探索建立一套与越南北部边境省的资源开发、项目布局、运行机制、市场开拓、利益分配等沟通磋商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双边跨境产能合作开发的精准度和成功率。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补足双方开展跨境产能合作开发的短板。集中双边优势资源,加快推进以水、电、路、网为核心的中越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边境地区全部通达水、电、路、网及其配套设施。

三是加强特殊政策倾斜支持,加大“支边”“兴边”“惠边”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明确细致的支持政策和保障制度,实行差别化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确保资源能融合、项目能落地”。

邓辉(钦州市社科联副主席):近年来,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钦州市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推动南向通道的物流优势和辐射效应进一步显现。

推动新一轮开放开发要创新思路。除需要进一步大力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完善通道基础设施,如铁路、港口基础、国际班轮航线、物流园区等,港口提升集疏运服务能力外,当务之急是降低综合物流成本,突出竞争比较优势,如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减低铁路运价,进一步降低港口码头收费等。同时,实行口岸通关一体化,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如加快建立通关一体化平台,加快口岸电子信息化建设,创新进出口货物监管模式,推动渝桂川黔陇五省区市通关一体化等。

激发金融改革新活力

张家寿(自治区党校“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教授):推动人民币东盟化,是人民币国际化优选方向的重要突破。而创新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机制,是推动人民币东盟化的重要一步。

从目前来说,主要对策:一是创新货币合作机制。通过建立双边货币互换机制和货币汇率稳定机制,推动人民币与东盟各国货币互换形成常态化机制,增强东盟各国持有人民币的信心,扩大人民币使用规模和范围,提高东盟国家的人民币化程度。

二是创新金融机构合作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金融同业定期会晤机制和金融信息交流机制,推动跨境银行间货币交易市场信息交互,促进我国金融机构与东盟各国金融机构之间开立多币种同业往来账户,办理多种形式结算业务,促进多层次金融合作。

三是创新金融保险服务机制。通过在东盟各国设立国内金融机构分支机构,为东盟各国提供人民币信贷业务,扩大人民币在东盟各国的信贷规模。通过在东盟各国设立保险分支机构,为东盟各国开办各种保险业务,如车辆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进出口信用保险、工程保险、旅游保险、责任保险、健康保险等,满足东盟各国的保险需求。

四是创新金融市场合作机制。通过建立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机制,简化企业境外发债募集资金回流审批,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所筹人民币资金可以按需调回境内使用。

彭强华(广西金融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高级经济师):2017年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1248.85亿元,继续位列西部12省(区)、8个边境省(区)第一,在全国排名第10。但广西与东盟金融创新合作与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如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认知不够,口岸管理信息共享不到位,银行结算合作问题,现钞调运问题等。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深入推进人民币跨境投融资循环圈建设,推动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使用。拓宽与周边国家的银行结算渠道建设,推动双边本币结算业务向纵深发展。鼓励边境地区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引导双边贸易主体通过银行渠道办理资金结算。

第二,创新口岸互联互通体系建设。为进一步发挥金融对稳边固边、兴边富民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建议协调商务、海关、税务、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推动口岸管理互联互通建设,打造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商务、海关、税务、人民银行数据的互联互通,提高口岸综合管理与服务水平。

第三,支付结算合作。建议进一步加大对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宣传力度。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是我国建设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为境内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结算服务。

第四,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外币现钞跨境调运体系。积极争取人民银行总行在人民币现钞跨境工作给予更多的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明确现钞跨境调运相关业务流程,完善证明材料格式,统一签字样本,加强与海关、边检等部门的联系,争取实现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落地实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

广西要闻

图片新闻

政府常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