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彩网

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 无障碍
  • 网站支持IPv6
  • |
  • 繁体版|
  • 简体版|
当前位置:快彩网 > 党风廉政 > 要  闻

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扎实成效取信于民——桂林市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纪实

2019-01-24 07:05  来源:广西日报
【字体: 打印

2018年9月6日下午,桂林市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第二次例会暨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推进会在资源县召开。

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制约扶贫政策和项目资金的精准到位,啃噬群众的获得感,是决战脱贫攻坚路上必须坚决打掉的“拦路虎”。

过去的一年,桂林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契机,始终保持真诚朴实的为民情怀,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在责任落实、精准监督、惩治腐败上积极作为,严格落实“6+2”工作机制,推动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向纵深发展。桂林市专项治理工作的经验做法先后两次在全区相关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其中“通报回访”“清单化管理”等做法在全区推广,得到了国内多家知名媒体的宣传推介。

据了解,2018年以来,桂林市扶贫领域立案1132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33人,重点查处了龙胜各族自治县卫生局原局长插手扶贫项目、灌阳县扶贫办包括领导班子在内的23名人员利用惠民项目牟利等有影响、强震慑的案件162件,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层层划好“责任田”

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更是如此。为层层压实责任,桂林市打出了一套强有力的“组合拳”。

桂林市委出台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方案细化了党委(党组)主体责任5项、部门监管责任10项、纪委监督责任20项,逐一落实到各县(市、区)和42个市直单位,涵盖22个扶贫领域职能部门,层层划好“责任田”。2018年以来,桂林市委书记赵乐秦先后10多次深入贫困县调研督导,并约谈5个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围绕脱贫攻坚,桂林市市长秦春成多次深入资源、临桂等县区调研,深入查找脱贫攻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桂林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别带领5个脱贫攻坚督查组对35个单位开展实地督查,桂林市纪委主要领导带队到龙胜,面对面督导龙胜、资源、灌阳3个贫困县县委书记、纪委书记,各级各部门通过召开工作例会、建立工作月报制度、健全协同沟通机制等形式,将责任压实到基层一线。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履行监督责任,持续加大治理力度。”这是桂林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吕洪安对专项治理工作反复提出的要求。

为此,桂林市纪委迅速制定贯彻落实中央纪委有关领导在广西调研督导专项治理工作讲话精神的整改方案和内部责任分工方案等配套制度,明确领导班子成员、17个部室责任清单。要求市职能部门对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公益林等198类项目和资金自查自纠,实行“清单化”管理,并向市纪委报备。建立市纪委副书记联系督导贫困县专项治理工作制度,每季度联系县四家班子成员、县纪委书记和乡镇纪委书记开展谈心谈话和工作督导。选优配强专项办人员,将全年工作分解为58项,实行“挂图作战”,按周推进,构建可量化、可检查、可问责的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用严肃问责倒逼责任落实。桂林市委还将专项治理工作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委(党组)年度绩效考核重要指标,开展年度述职述责。据悉,2018年,桂林市共问责扶贫领域责任落实不力372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524人,通报市扶贫办等在脱贫攻坚中履职不到位问题,撤换35名“带病上岗”村干部,持续释放“敢动奶酪者必严惩”的强烈信号,督促各级党员干部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

精准监督 瞄准“靶心”

“与你结对帮扶的干部你认识吗?他经常来没有?对如何实现脱贫你有什么想法?需要我们提供哪些帮助……”这是吕洪安在临桂区茶洞镇温良村蹲点调研时与贫困群众对话的一幕。

为了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思路、举措更为科学有效,桂林市纪委监委坚持抓工作调研在先,建立了市县两级纪委监委班子联系贫困乡村蹲点制度。桂林市纪委监委各班子成员深入对应联系的贫困乡镇蹲点12天以上,围绕问题发现少、线索处置能力弱等问题,通过带案下访,深入基层和群众开展调研督导、分析研判,切实在一线发现和解决问题。

2018年以来,吕洪安带队,不打招呼、不定路线、直插基层,先后深入荔浦市长滩村、临桂区仁义村、永福县丹江村等13个县(市、区)28个困难矛盾集中、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深度贫困村,实地调研督导。同时,还前往镇街和职能部门查阅台账,努力把问题找准、找透,对症开方。市县两级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开展蹲点调研1627天,走访乡镇134个、贫困村184个、贫困户2155户,发现和整改问题520个。如兴安县围绕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监管薄弱点开展蹲点调研,发现问题线索12条。

在蹲点调研的同时,桂林市还积极发挥基层群众监督作用,密织监督网。开设专项治理举报专栏,充分发挥好来信、来访、来电、网络、微信等信访举报平台作用,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宣传活动,畅通举报渠道,扩大案件线索来源。全市共梳理排查2016年以来扶贫领域信访举报件868起、问题线索288条;开展大接访112次,接待群众5529人,受理问题线索281个;明察暗访375次,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881个;市县两级纪委向全市党员干部发出专项治理工作公开信8万多封,向全市贫困户发放监督卡120多万份、扶贫政策明白卡50多万张,收集群众信访举报948件,问题线索成案率明显提高。

针对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以来发现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扶贫项目、扶贫干部作风、危房改造等问题专项治理。例如,龙胜各族自治县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展重点治理,发现问题110多个,问责15人;全市开展市县联合巡察、“机动式”巡察,围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进行重点巡察,着力挖掘并治理腐败和作风问题背后的政治问题,实现对4个深度贫困乡镇的巡察全覆盖,对深度贫困村覆盖率达94%,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见实效。

突破“瓶颈” 精准发力

“以前总感觉在本乡本地工作多年,都是熟人,案子不好办,力量也不足,不会办。现在设立协作区后,这方面压力小了很多,效果也出来了。”这是灵川县海洋乡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感慨。

一段时间来,受熟人关系、工作经验、办案力量等因素掣肘,乡镇纪委作为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基层堡垒的作用未能很好地发挥,而群众身边的腐败又直接伤害了群众的获得感。

为了突破基层监督执纪难的“瓶颈”,按照就近协作、统筹调度、优势互补、增强合力的原则,桂林市积极推行片区协作,提升案件查办力度。针对乡镇和派驻纪检组执纪审查力量薄弱、发现问题线索能力不强等问题,建立片区协作办案机制,推行“县纪委常委+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组+乡镇纪委”工作模式,进行“一盘棋”指挥。桂林市共建立协作区43个,协作办理案件167件。如恭城瑶族自治县出台办案协助管理暂行办法,实行“1+3+4”工作制度,即“1个纪检监察室+3个乡镇+4个派驻纪检组”为1个办案协作区,共立案37件,占总立案数70%。阳朔县建立3个协作办案区,立案19件。

坚持用案件推动工作,精准发力。紧盯“关键少数”,重点查处阳朔县原副县长莫某等一批虚报项目套取资金、责任落实不力等有影响、强震慑案件;紧盯重要岗位,加大对贫困县扶贫职能部门领导、深度贫困乡镇领导班子、深度贫困村“两委”干部的违纪问题查处力度,直查直办了龙胜各族自治县卫计局原局长套取扶贫工程款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恶劣的案件174件;紧盯项目资金监管环节,重点针对项目审批不严、资金监管不力等问题,查处县直单位220人、基层站所122人。

与此同时,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专项治理有机融合,严肃查处涉黑涉恶“保护伞”问题,共排查线索77条,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5人,移送司法机关7人,对充当黑恶势力组织“保护伞”的永福县政协原主席刘永祥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严肃查处公安系统多名干警,全市17个县(市、区)消除涉黑涉恶保护伞执纪空白点。

通报曝光进村到户入脑入心

“今天,通过听取党委给我的处分决定后,我深深地体会到纪律的严肃性,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上的失误。今后我一定努力改正和认真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服务……”在听取村里扶贫领域通报大会给予自己的违纪处分后,资源县资源镇马家村村委副主任莫松珍心情复杂地表示。

这是资源县资源镇在马家村召开全村扶贫领域案件通报大会,对该村村委副主任莫松珍因在扶贫领域工作中的失误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我觉得,今天这样用身边的例子来进行教育,更能让人入心入脑,更有实际意义!”在听取通报后,资源镇马家村村民党员李泉海感慨地说。

通报曝光是专项治理工作重要一环。在专项治理工作中,桂林市不断强化通报曝光,每月集中曝光一批典型案件,第一时间通报直查直办案件,全市共通报曝光扶贫领域典型案件176期438起。同时,改进通报曝光方式,通过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宣读、在村屯宣传栏里张贴、在乡村喇叭中广播等形式,及时通报曝光到村屯。资源县对群众反响大的扶贫领域典型案例,由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直接通报至村一级,而恭城瑶族自治县则编印案件纪实张贴到913个自然村。

为深化警示教育,放大专项治理效果,桂林市先后开展“十个一”警示教育活动,桂林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先后对扶贫干部和贫困村干部开展警示专题授课。仅去年10月18日,吕洪安就围绕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和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为市县乡村各级干部授课,全市近万名干部通过现场聆听、视频会议方式参加培训。同时,组织党员干部1911批次7.5万多人次到桂林廉政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李贤 唐勇文新军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

广西要闻

图片新闻

政府常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