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彩网

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 无障碍
  • 网站支持IPv6
  • |
  • 繁体版|
  • 简体版|
当前位置:快彩网 > 广西与东盟 > 文化交流

聚焦中国-东盟减轻灾害风险研讨会:打造对话平台 共商合作模式

2018-09-07 07:06  来源:自治区民政厅
【字体: 打印

研讨会现场。

2018年中国-东盟减轻灾害风险研讨会在邕召开

9月5-6日,由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共同举办的“2018中国-东盟减轻灾害风险研讨会”在南宁召开。来自东盟成员国、东盟秘书处、东盟灾害管理人道主义援助事务协调中心、中国驻东盟使团经济商务参赞处的代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中外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讨。

此次研讨会是继2016年9月和2017年9月成功举办两届“中国-东盟科技创新与台风灾害应对研讨会”之后,又一次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举办灾害风险管理高层论坛。会议围绕2015年第三届世界减灾大会通过的《2015-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针对“理解灾害风险、强化灾害风险管理、提高灾害设施投资、加强备灾和使灾区重建得更好”等4个优先领域,结合2018年亚洲部长级减灾大会、第二届亚洲科技减灾大会等提出的有关倡议,和近年来亚洲典型灾害应对案例和减灾经验,共同开展专题研讨,并与东盟方就东盟防灾减灾援助合作项目设计方案进行了技术沟通。

中国应急管理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庞陈敏,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厅长朱学庆,东盟灾害管理委员会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国家灾害管理署首席助理主任塔朱丁·阿卜杜拉,东盟秘书处灾害管理与人道主义援助处官员提卡·潘丹万吉,东盟灾害管理人道主义援助事务协调中心信息通讯技术执行主任瑞斯蒂安托·伊拉万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论坛声音

庞陈敏在开幕式上致辞。

2018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5周年,是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共同确定的中国-东盟创新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重要改革的一年。今年,中国政府组建了应急管理部,负责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类的应急管理工作,中国政府将继续秉承“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的重要工作理念。我们将以2018年中国-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5周年为契机,在深化改革开放和东盟一体化进程中分享机遇,砥砺前行,共同谱写中国-东盟合作新篇章,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深入合作,更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损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力量。

——应急管理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庞陈敏

朱学庆在开幕式上致辞。

广西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努力推动从减少自然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近年来,我们不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强化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基层综合减灾能力,充分发挥市场与社会力量的作用,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防范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同时,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防灾减灾经验交流与合作,加强在灾害风险管理、防灾减灾创新实践经验等方面的交流。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协助国家减灾中心成功举办“中国-东盟科技创新与台风灾害应对研讨会”,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科技减灾领域的积极对话与务实合作,有力提升了本区域的灾害风险防范能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厅长朱学庆

马来西亚以团队或社区为基础一起防灾减灾,让群众团结一致对抗自然灾害。并根据马来西亚当地独特的环境提供针对性的减灾方案,帮助改善生态环境。其它机构也携手并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此外,还通过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很好地保护可能受灾地区群众的生命安全。

——东盟灾害管理委员会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国家灾害管理署首席助理主任塔朱丁·阿卜杜拉

2016年9月28日,东盟国家峰会上签署了《东盟宣言》,建立起了东盟国家灾害管理以及灾害应对协议。在区域内外的协同方面,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合作,实现最大的减灾效果。我们还有很多指导意见和在减灾过程中遵守的一些模式和条则,可以帮助大家真正实现2025年的减灾目标。

——东盟秘书处灾害管理与人道主义援助处官员提卡·潘丹万吉

为了更好地控制灾难和降低灾害风险,整个东盟地区需要系统搭建减灾机构,建立我们的应急中心,最好有相应的法律和其它规范作为支持。我相信,随着中国政府与东盟各国的不懈合作,可以把减灾工作提高到更好的水平。

——东盟灾害管理人道主义援助事务协调中心信息通讯技术执行主任瑞斯蒂安托·伊拉万

主题演讲

第一专题:《2015-2030年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

优先领域1  理解灾害风险

在马来西亚,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对自然灾害进行基本评估,以便将灾难风险的管控真正落到实处、达到效果。此外,自然灾害信息收集后的数据分析也至关重要,我们要看这些信息是否可靠,可靠之后要入库进行数据库的分析、提取,并把它纳入地理信息系统,为制定正确的减灾措施提供参考。

我们还建立起预警系统和其它方面的项目。通过不同的项目建立起多方利益攸关方的委员会,从而能够保证自然灾害减灾方案的实施。

——塔朱丁·阿卜杜拉(马来西亚)

海南省采取了有效措施,逐步建立健全防灾减灾长效机制,主要表现有“五个确保”:一是加强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确保预警信息通达。气象、海洋、地震、农林、病虫害等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相关建设设备不断更新,建立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不断健全。二是加强灾害应急处置,确保“五个100%”,即:渔船100%回港、渔民100%上岸、水库100%安全、低洼地区100%转移、游客100%安全。三是加强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确保生命线的安全。四是加强防灾减灾应急演练,确保应对工作有序高效。以国家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为契机,每年至少组织2-3次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演练。五是加强科技能力支撑,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传递。

——丁圣(海南省民政厅)

第二专题:《2015-2030年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

优先领域2  加强灾害风险治理,管理灾害风险

我们把重点放在乡村,引导乡村民众在遇到森林火灾、洪涝灾害以及其它灾害的时候知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便合理应对。

我们会鼓励社会青年参与进来,增加青少年的抗灾意识,我们还有其它针对公共安全和应急的手册、针对公众抗灾意识提高的简要介绍会和分享会,我们总共进行了6期不同的活动,主要是针对东南亚地区。

——阿卜杜尔·马尔哈因(文莱)

社区灾害信息与服务平台是中国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与英国国际发展部(UKaid)、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共同实施的“亚洲社区综合减灾合作项目(二期)”的成果之一,这一项目分别在中国、孟加拉和尼泊尔3个国家选择了7个试点社区,包括广西北海市侨南社区。

这个平台以便捷使用为主要目标,拓展了灾害风险信息获取的渠道,增强了对灾害风险认识的能力,加强了社区居民灾害准备的能力,提高了整个社区,包括社区居民、社区管理人员和社区志愿者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张磊(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

2016年缅甸的国家搜救委员会正式成立,缅甸有很好的实践可以供大家参考。缅甸自然灾害快速响应机制是很有效的,同时还有灾后对灾难进行评估。同时,我们还有很多其它针对热带气旋的评估项目。2015年有了一个国家范围内的洪灾后需求评估项目,这对出现洪灾之后各个地区的物资需求进行预测,在未来我们还会增加滑坡和其它自然灾害的评估预警。

——苏南达敏(缅甸)

越南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我们有很多不同的主体来负责救灾,每一个不同的社区都有相应的负责委员会。在越南省级区域里边有相应的省级人民委员会,能够帮助我们合理管控自然灾害。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在我们使用科技来管控自然灾害,我们与国际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加强,尤其是在灾害管理以及控制方面。

——谭氏花(越南)

第三专题:《2015-2030年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

优先领域3  投资于减少灾害风险,提高抗灾能力

我们提出了“同一东盟 同一响应”这样的口号,总共有三大目标:团结、速度和规模。速度是关键,有了速度才能够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灾难进行响应。规模同样也很重要,看看能够触及到更大的受灾人群,这决定了最后的行动带来的影响。团结,强调的是,要在同一框架下携手行动,我们签订了很多的合作备忘录协议,“同一东盟同一响应”机制下有7个小的守则和规范,有很多不同的机构负责这7个规则的落实。

——瑞斯蒂安托·伊拉万(东盟灾害管理人道主义援助事务协调中心)

减灾救灾工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工作的对象也非常复杂,是一个非常适合用标准化手段来解决的领域。

我们提出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是因为,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是世界的通用语言,标准能够促进世界互联互通。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标准化的开放合作不断深化,标准互认领域不断扩大,标准的品牌效应不断提升。

——张鸿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

老挝有很多灾害,尤其是洪灾。洪灾发生后,老挝政府方面要迅速做出应急反应,各级政府要紧密协作,以便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洪涝灾害影响。我们还要把其它附带的二次灾害控制下来,派遣医疗团队治疗受灾人群,派出力量疏通道路。非政府组织也会介入进来。通过救灾物资的提供和系统的协调,我们可以高效地开展救灾活动。

——维拉丰·西索姆万(老挝)

研讨会现场。

第四专题:《2015-2030年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

优先领域4  加强备灾,让灾区重建得更好

迄今为止,我们的项目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它主要是由四大板块进行支持:首先是机构方面,我们是否存在规模性、可复制性和一致性。其次是涉及到多方利益相关方,也就是多方参与的问题,我们可以分为两个纬度,一个是自上而下,一个是自下而上。政府扮演的是引领的角色,同时还有社会的参与和社区的参与。三是系统化的方法,涉及到跨领域或者是跨部门的协作,我们会用到很多工程方法,把过程都覆盖其中。四是加强反馈。

——杨赛霓(北京师范大学)

我们有很多不同的政府部门,菲律宾的政府部门也会加入到其中提供灾害韧性的建设。我们也使用其他的方式来不断地推动减灾能力建设。我们通过政府的途径,打造出一个更加包容化、协同化的平台,让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以及每一个不同的社区都能够参与到灾害的应对中。

——埃德加·珀萨达斯(菲律宾)

协作在自然灾害管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对协作的定义各家持有不同的观点,有些人觉得协作代表合理性、高效性、法制性,有些人认为协作代表合作的过程,而有些人则认为它是应用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因为每个人对协作的理解不一样,协作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李谦仁(新西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

广西要闻

图片新闻

政府常务会议